2014-03-06 14:03:49
烧伤后皮毛受损、伤及脉络,造成局部的气滞血瘀。火毒之邪,骤然入里,破坏阴阳平衡状态。轻者阴阳平衡很快恢复,仅表现火毒侵犯上焦,表现为恶寒、发热、烦躁、口干、尿黄、舌质偏红、苔薄白或黄白相间;重者则使阴阳决离而显虚脱之症,表现为体温不升、呼吸气微、神志恍惚、嗜睡、语言含糊不清、四肢厥冷、汗出淋漓,舌面光剥、无苔或黑苦、舌质红绛或紫暗、脉微欲绝,甚至脉伏不起。
?xml:namespace>
休克期舌象变化:此期为火热暴伤.阴律大耗.气阴两伤,气血两亏。舌质变化比舌苔变化更为重要,观察舌质更以色泽、润燥为重点,并要用指触诊病人舌面,以了解温度及有无津液,病人体液不足时舌面有纵行纹。根据伤情及治疗早晚,常见以下几种舌象。
1.伤后数小时内舌象一般为舌质淡红,舌尖尤其,偶有芒刺,苔薄白,少津或干,但随着血容量的补充,舌质可由燥转润;
2.舌体肿胀,舌质淡,舌面由干转湿,结合全身情况,往往预示补液过多过快。
3.舌体硬直、质暗淡.舌面干枯少津,甚或有紫色瘀块,这常预示着伤势危重,往往会出现阴亡气脱的征候。如口气冷、舌尖凉,为正气已脱、毒热内闭的危险之征,这种情况的病人多处于休克状态。
在抗休克治疗过程中,病人舌质的润操能反映体液丢失情况.并有助于对补液快慢多少的判断,舌质色泽的鲜暗,常可反映呼吸循环功能的状况,当肾功能损害尿少时,观察病人舌象对补液也有一定参考价值。
舌诊在烧伤治疗中确有重要意义,但运用时切不可把舌诊当成惟一依据。只有结合全身其他症候,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舌诊在诊断上的作用。同时,舌象还受很多因素影响.如输血、输液、服用抗生素等常常可影响舌质的润燥和色泽,饮食可改变苔的颜色,药物也可染苔。再则,有同病多“舌”、—“舌”多病等不同情况,临床上有舍症取舌、舍舌取症、舌症同参之别,所以一定要从整体出发,综合分析,去伪存真,才能洞悉病情,正确处理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及部分医学书籍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“华夏创面修复网”所载文章,其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,如有任何意见,请联系本站,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,恕不另行通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