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2-26 14:01:09
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,外周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严重下肢动脉缺血发病率逐年增高。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患肢血液供应以救治缺血肢体。我院 2006年 1月~2007年12月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静脉旁路搭桥治疗下肢严重动脉缺血25例,效果较为满意,现报告如下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,其中男14例,女11例。年龄最小50岁,最大80岁,其中60岁以上占68.4%。25例中病变累及单侧肢体20例,双侧肢体5例。伴随疾病:房颤5例,高血压冠心病10例,脑梗死1例,肾功能不全1例。
1.2 诊断方法 全组患者均行下肢CT动脉造影(CTA)或磁共振动脉造影(MRA),结果显示动脉闭塞的部位为:腹主动脉-双髂动脉 1例,髂总动脉4例,髂外动脉5例,股动脉15例。股动脉病变最多,占60%。
2 结果
2.1 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,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,肢体疼痛均减轻或消失,趾端溃疡术后3周痊愈,1例开放性截趾于术后 6周愈合。
2.2 随访 出院后口服华法林抗凝,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(INR)维持在2.0~3.0。本组25例(100%)均获随访,最长2年,随访期间截肢1例,1例术后 1个月人工血管有血栓形成 ,再次手术取栓,1例术后1年因患胃溃疡停用华法林,出现人工血管堵塞,再次行人工血管旁路搭桥术。并发症有心功能不全2例,急性肾衰竭1例和脑梗死1例,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。
2.3 围术期处理 手术开始时即应用抗生素,连用 5~7天。术后抗凝治疗 5~7 天,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,2次/d;低分子葡萄糖酐500 ml,1次/d。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足背、胫后动脉搏动情况。术后第 10 天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,了解移植血管通畅情况。
3 讨论
外周动脉狭窄与闭塞的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、糖尿病等,在CTA及MRA造影检查能真实直接地显示动脉闭塞病变,但动脉造影检查是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。准确的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是选择动脉旁路搭桥重建方式的重要前提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及部分医学书籍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。“华夏创面修复网”所载文章,其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,如有任何意见,请联系本站,本站将第一时间删除,恕不另行通知。